受到各種因素影響,通過消費信貸新政擴大消費、拉動經濟的效果,短期內可能不會特別顯著。不過,從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的啟動,可以預期政府或將推出更多保增長、調結構、促民生取向的政策
中國銀監會日前發佈《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管理辦法),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試點消費金融公司,提供不包括房地產和汽車在內的個人消費貸款,境內外金融機構均可投資。從成立消費信貸公司的目的來看,短期內拉動消費作用有限,更多的是開始對傳統消費文化和消費觀念改變的一種培養;從金融業整體的資產規模增加和填補金融消費服務業空白的角度來看,對經濟增長有積極作用;從對內開放的金融行業改革的意義上來說,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筆者認為,消費信貸是政府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一個重要步驟。不過從試點到推廣,再到真正增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我們的預期可能需要較長時間,不是今年甚至也不是明年能夠實現的。但是從消費信貸試點的啟動,可以預期更多政府保增長、調結構、促民生取向的刺激經濟政策推出,當前宜仔細分析這些政策影響的領域和政策可能帶來的效果,把握投資機會。
推動金融對內開放
我國此前雖然已經有信用卡和房貸車貸之類的消費信貸服務,但通過消費信貸金融公司提供消費信貸金融服務還是一個新事物,具有特殊意義。
成立消費金融公司是金融行業對內開放的一個舉動,是金融行業繼小額金融信貸公司以後的再次對民間資本開門。消費金融公司由民間資本註冊成立,雖然只貸不存,但也像小額金融信貸公司一樣,在基本國有和國有控股的金融領域內給了民間資本一個發展空間。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服務,加大金融服務領域的競爭,有利於推動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對於金融服務的消費者來說,可以得到更有效更優質的服務。《管理辦法》規定,外國資本也可以投資消費金融公司,這既是對內開放,也是對外開放。
金融領域對民間資本開放,對於應對危機保增長有積極的意義。成立消費金融公司,註冊資本3億人民幣,直接拉動民間投資和外國直接投資,如果試點成功並迅速擴大,意味著金融行業作為一個整體,其總資產規模將得到擴大。一般來說,壟斷程度較高的行業不會產能過剩,那麼金融業總資產規模的增加意味著金融業整體產能的擴大,將直接從總量上增加經濟規模而不會帶來負面影響。
從業務發展的角度來看,消費信貸填補了過去金融行業服務的空白。新領域的開拓、信貸對空白領域的覆蓋,擴大了金融服務的規模,產生金融業對經濟增長的增量貢獻,對拉動經濟增長有積極作用。
短期內效果不會特別顯著
啟動消費信貸有助於增加居民當期消費的能力,分散居民消費支出的支付壓力,調動居民更大的消費意願,有利於推動消費增長。但是受到各種因素影響,通過消費信貸推動消費增長拉動經濟的效果,短期內可能不會特別顯著。
第一個因素是保守的消費文化。消費信貸是一種透支消費的行為,即現在花將來的錢。而傳統的中國消費文化講究“量入為出”“量力而行”,不習慣“負債消費”。針對住房和汽車之外的日用家常消費的借貸消費方式,人們更願意以與當期收入相匹配的支付能力來消費,而不會選擇透支消費。特別是對於年齡較大的人群,要使他們選擇超前於支付能力的消費行為,可能需要一個較長的調整過程。所以,短期內消費信貸對一般消費行為的影響應該比較有限。
第二個因素是缺乏持久收入增長的預期。消費信貸是借錢消費行為,而借錢將來是要還的,所以透支消費行為文化有一個重要前提,即要有收入持久增長的預期。只有經濟發展到一定水準,才會產生穩定的就業預期、穩定的收入增長預期。也就是說,消費信貸文化是較高經濟發展水準的產物。在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哪怕是危機結束以後,一般消費主體的工資收入偏低、增長較慢,收入不穩定的群體較大,將來還貸能力不確定,這些方面的情況還需要一段時間來改善。從長期來說,隨著經濟發展水準的提高和收入分配機制的改善,消費文化是可以被改變的,短期的影響則有待觀察。
信用觀念薄弱增加風險
中國年輕一代的消費觀念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因此消費信貸試點的目標群體可能是年輕一代。不過,年輕一代容易接受新觀念,也容易過度超前,特別是其信用觀念也比較淡薄。從理論上來說,年輕群體收入持久增長的預期比較確定,消費的支付能力是逐漸增大的。但是實際上,現在年輕不等同於將來支付能力就強,對年輕群體透支消費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能有太大的盲目性,年輕群體收入平均增長水準也不能抱有脫離現在發展階段的過高預期。
近期有報導稱,銀行信用卡透支消費違約規模巨大,違約案例大多發生在年輕消費者身上。因此,應當注意在現階段,消費信貸試點最可能成功的目標是年輕消費群體,但最大的風險也會來自這個群體。
消費信貸與信用卡一樣,屬於信用產品。信用產品要注意信用風險。特別是因為消費信貸公司是民間資本,從某種意義上可能有比銀行信用卡更嚴格的風險控制,否則壞賬增加就直接吞噬註冊資本金。如果不能注入新的資本貼補資本金的不足,將直接威脅信貸公司的生存。消費信貸公司如何在風險防範與規模擴張之間找平衡,也是試點成功的關鍵。(作者系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