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的擴張不是建立在生產和銷售高速增長、資金充裕、公司盈利能力強等基礎之上的,而是一味地依靠借貸方式,盲目追求全球化、多元化,最終出現瀕臨破產的悲劇。
2008年,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以及受金融危機影響,大量的外貿企業面臨窘況,很多企業支撐不住而破產。而其中飛躍集團因資金鏈緊張引發的“破產”傳言引發了極大的震動。
位於浙江台州的飛躍集團有著“縫紉機大王”的美譽,其創立人邱繼寶利用修鞋賺取的微薄積蓄,幾乎是白手起家,歷經15年的發展,使飛躍成長為資產數十億元的大型民營跨國企業集團。從修鞋匠到位列百富榜,邱繼寶塑造了一個商業傳奇。
成長的迷失
1982年,邱繼寶辦起了一個電器儀錶廠,生產噴霧器零件;4年後,轉產縫紉機;如今飛躍成為中國最大的縫紉機生產和出口基地,海內外員工達5000多名,年產縫紉機150萬台,產品60%出口,銷往世界100多個國家 。
然而正是飛躍集團這樣的“飛躍發展”令其步入險途。飛躍集團所在地台州市經委調研後表示,飛躍在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國際化等方面投入過大、戰線過長。
飛躍集團自創建以來,形成了從產品研發到整機、模具和零部件製造、品質控制、售後服務的一整套完備體系。在縫紉機領域,飛躍幾乎囊括了所有的產品類型,其中超高速包縫機、繃縫機占世界總產量的50%。
近年來,飛躍的發展還延伸到食品機械、箱包等領域。2002年,飛躍再斥鉅資進入中央空調、紡織機械產業,志在發展成為集科研、生產、國際貿易為一體的跨國經營的大型綜合現代化企業集團。目前,飛躍已有包括飛躍股份有限公司、飛躍進出口有限公司等近10家以邱繼寶為法人代表的公司,18家海外分公司,22家國內銷售公司。
2008年以來能源、原材料、勞動力等要素價格持續攀升,企業成本壓力驟增;因全球經濟形勢衰退,直接導致國際需求下降,飛躍的海外訂單大幅減少,產值和效益受到重大的影響。加之貨幣從緊政策給企業的資金鏈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飛躍的盲目擴張,加劇了成本危機。比如,18家海外分公司的大量本地化人員就是一筆不菲的人力成本。當年4月初,飛躍集團的某債權銀行抽走一筆3000萬的貸款,令飛躍資金鏈驟緊。此後,傳出飛躍瀕臨破產的傳聞。包括銀行、民間借貸者在內,債權人紛紛向飛躍集團逼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