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有跡象顯示信貸市場的緊張局勢正得到緩解,但經濟學家、央行高層以及投資者的注意力仍放在銀行對美元的渴求上,他們正被外資銀行將美元存款從美國分行撤離的現象所吸引。
根據美國財政部(Treasury Department)的資料顯示,這一現象已持續數月。分析師指出,銀行仍尋求各種方式為美元名義證券投資進行融資,如美國抵押支持債券等。
在信貸危機於2007年8月爆發之前,外資銀行和美國銀行能夠自由地互拆美元,銀行附屬機構亦可出售短期借據,但現在銀行須為此類貸款付出額外的借貸成本。
該趨勢的積極方面體現在:隨著銀行美國存款提升,其對央行借貸計畫的依賴就相應降低。除非銀行提高互信,否則短期借貸成本也將維持相對較高的水準,進而導致企業和個人推動經濟復蘇的成本提升。
這對Libor利率也造成難以預料的影響。Libor利率能夠反映銀行間拆款利率水準,目前1個月和3個月拆解利率差額擴大的現象印證了銀行不願互相提供長期借貸的現實。截至上週五,3個月美元Libor利率為1.01%,相比1個月利率高出0.59%,但歷史上,兩項利率差應接近於零。
由於短期銀行拆解市場依然緊張,外資銀行尋求其他的方式來獲得美元融資。最新的財政部資料顯示,1月份外資銀行從美國分行提取了1230億美元資金,2月份再度通過借貸籌資1450億美元;這銳幅逆轉了此前數月的趨勢。
國際清算銀行(BIS)資料顯示,截至08年底,美國銀行持有9.6萬億美元的美元名義資產,這也是金融全球化景氣時期遺留下的一大筆財富。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師團隊指出,外資銀行抽取美元的原因是此舉獲得美元的成本相比從央行借入美元的成本更低。
該現象也可能是銀行為央行貸款所提供擔保的資產品質降級的反映,這使得央行融資的利用成本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