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危機鏈鎖反應,廣州相關部門參照國務院、省政府出臺的各項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出臺了“18條”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而此次的調研報告為幫助企業度過寒冬提出了對策與建議:
一是構建應對金融危機“信心工程”,增強民企信心。致力構建民營經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信心工程"。要為民營企業家們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通過以舉辦各類經濟形勢分析會、政策報告會等形式,以及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路等媒體,加強正面宣傳引導;通過開展深入分析經濟形勢、宣傳中央、省、市幫扶應對的政策措施,幫助企業正確認識危機,消除恐懼、樹立信心。
二是發揮財政杠杆作用,解企業融資困境。應繼續發揮現有各職能部門的市財政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資金的作用,可從產值、固定資產、稅收、就業人數等方面制定標準予以衡量,對提出相關申請的企業,確定優先支持;再就是增加市融資擔保中心註冊資本金,制訂開展再擔保業務的具體工作方案,推動市融資擔保中心開展再擔保業務並逐步轉變為以再擔保業務為主,為擔保機構增信分險,促進全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擔保功能擴大和整體信用能力的提升,有效擴大全市整體擔保規模。還可根據國家有關指導意見,積極爭取省的支持,儘快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拓寬中小企業貸款管道。設立廣州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扶持創業投資機構發展,引導社會資金進入創業投資領域。抓住國家設立創業板市場的機遇,引導現有風險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援。
三是實行減免緩繳稅費,放水養魚。由於年底各項稅費的徵收力度加大,還必須結算各種賬款、支付員工工資等,企業的財務壓力進一步增加,企業生存更加困難。在這段特殊時期,建議稅務部門對繳交稅款有良好記錄的企業,對其提出緩交稅款的請求,酌情給予支援;甚至可以參照非典時期的稅收政策,對部分行業減征、免征或緩徵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等,幫助企業緩口氣,度過年關;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清理一些不太合理的行政性收費。
四是適當延長還貸時間,為企業“雪中送炭”。積極主動爭取銀行支持,為有抵押、有擔保,手續齊備、信用良好的但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受影響較大的民營企業提供延長已有貸款的還款期限服務,或推動企業到期的銀行貸款實現自動順延,保證企業年底有足夠的現金流,給員工發放工資,維持企業運轉,以度過這充滿寒意的年關。
五是引導出口企業多管齊下,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對於受此次金融危機影響最直接的外貿類企業,要儘量幫助他們繼續保持原有的歐美市場份額,同時加大宣傳,組織企業組團參加重要的國外產業展會、推介會,引導和幫助它們開闢東南亞、非洲、拉美等國外新興市場。
六是切實轉變作風,提高政府效能。主要包括優化政務環境,提高行政效率,創新服務方式等。要堅持以人為本,大膽創新,在不違反有關規定的前提下,靈活主動地為服務物件排憂解難。